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九龙江与灵著庙

    信息发布者:fjlyzpxq_rczihwzoc4g
    2019-05-16 16:32:45    来源:人民网   转载

    漳平地处九龙江北溪源流会聚之地,三国时属吴建安郡苦草镇为九龙乡。由于特殊的地理方位,九龙江在漳平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。在漳平上游的众多源流之中,有一道罗溪,又名和睦溪,现在叫作新桥溪。溪畔的新桥镇珍坂村,至今仍保存着一座“灵著庙”又称“开漳圣王庙”。庙在公路边的坡地上,占地约260平方米,两进大院。背后衬托一座绿树苍翠的小山,古香古色的建筑,小巧精致。前门上有匾,书写着“开漳王”三字。进门有回廊有天井,大厅上端有匾,题为“灵著庙”。正厅中供奉“陈氏尊王”及夫人金氏,又称唐王公唐王妈,一左一右,并列而坐。均是年代久远的樟木雕像。厅联为:报国传家忠孝一生今事,开疆拓土闽漳万古功勋。

    这座小庙祭祀的正是开漳圣王陈元光。陈元光曾在宋朝时被敕封为“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”。该庙肇建年代不详,据说已有200多年,是村中最古老的庙宇。每年正月初六,据称是灵著公生日,举行祭祀活动,出巡“迎佛”。相传正月十五为灵著妈生日。每年都要到漳州祖庙“割火”,每三年举行一次较大的“割火”活动。

    唐末,陈政、陈元光率兵将入闽时,闽南一带,尚未开发,先民多是闽越土著和畲族人。陈元光在向北开发中,恩威并重,剿抚结合,平定了当地土著畲人。对居住在深山密林间的畲族人,则开山取道,遣本地同族人入山教化,使之渐成村落。一些将士分驻漳、泉和苦草镇(今龙岩市)一带,一些随军戍边的军士也在当地落籍。他们带来了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,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,使当地汉畲人民都能接受。陈氏四世守漳,历百年之久,开发了九龙江文明。使漳平成为九龙江文明的一部分。

    以往,九龙江“惟水景颇浅,险滩极多,除下流外无水运之便利。上流大石林立,船每失事。近拟募资,轰开大石,以便运道。”(《中外地名辞典》民国十三年版)漳平历史上的人流、物流均顺江而去走向闽南。九龙江的通畅与否,与漳平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。1995年版《漳平县志》载:“漳平的内河航道以九龙江(北溪)为主。……航道开拓于唐垂拱三年(公元687年)。其时漳州刺史陈元光开发漳州,遣部将刘珠华、刘珠成、刘珠福兄弟3人,率部沿九龙江上溯疏浚河道,直至雁石,以通舟楫。九龙江的开通,对促进山区和沿海经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,后人为了纪念刘氏三兄弟,在沿河建成有多处的‘三公庙’,以记其功。”新桥镇西埔村有一座“嘉应庙”,供奉的正是“九龙三公”。

    漳平民间对“开漳圣王”和“九龙三公”的祭祀,反映出民众历来对陈元光及其部将开发九龙江文明的崇敬。以前,“船工在每年开春时,备牲醴祭祀三公,有时还请戏班演戏,祈求全年行船平安。……每月农历初二、十六日,渔民在渔船上备二牲供祀开漳圣王陈元光。船临上、下滩,均须焚香。”(1995年《漳平县志》卷二十九风俗宗教“水上作业习俗条”)。从中可以看出,陈元光开发九龙江文明的历史功绩和深远影响。这就是民间祭祀“开漳圣王”陈元光的由来。

    相关链接:

    开漳圣王陈元光

    唐高宗总章二年(669年),朝廷命玉钤卫左郎将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,统率58族府兵5600名入闽。陈政先世家颖川,河南光州固始人。其子陈元光十三岁随父入闽。仪凤二年(677年),其父卒,陈元光代父为将,继承父志,沿溪结筏进兵,继续平定战乱,开边戍屯,通商惠工,易风易俗,开发了闽南及九龙江文明。武后垂拱二年(686年),漳州建郡。陈元光兼任漳州剌史。在治军施政两方面,均政绩卓著。后人尊称陈元光为“开漳圣王”。 宋朝时,陈元光被敕封为“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”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